![大声说英语-在线英语教育](/uploads/allimg/20240220/1-2402201RA5N3.png)
400-123-4567
55岁的李银成来自韩国,在上海生活了近20年。他现在在闵行经营一家韩国烧烤店。从通过“功夫”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到举家迁往上海,他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最辉煌的岁月,也早已将这座城市视为自己的家。
李银成在店里阅读与盆景相关的书籍。陈家林 摄
通过功夫进入中国
李银城与中国的不解之缘是从“功夫”开始的。他出生于韩国新安中岛。他的父亲开了一家杂货店,他有两个兄弟和一个妹妹。李银成记得小时候看的是黑白电视,岛上没有电影院。第一次接触电影是从公园里的流动电影院,每两三个月开一次,票价400到500韩元。
巨大的白色幕布上,成龙饰演的角色喝了很多老酒,上演了一场风格恣意的醉拳打斗,瞬间击中了李银成的心。从此,他爱上了中国功夫,并渴望去中国看看。
这个想法一直贯穿于李寅成的整个成长过程。 19岁时,他到首尔打工,主动报名学习中文。他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坚持了四年。 1998年,李银城带着妻子来中国度蜜月,上海是他来华的第一站。 “我参观了虹口公园和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路上车流不断,我去便利店买东西。上海人也很友好。”
这段经历在李银成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一年后,他决定辞职,带着积蓄去大连理工大学学习汉语。一年半的时间里,他每天花钱找中国学生学中文,总共有10多个学生。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他的中文进步很快。
回到韩国后,李银成加入了一家葡萄酒公司,并主动申请去上海办事处。 2005年,他如愿来到上海,住在韩国街附近,并带着妻儿过来,从此一直生活在上海。
对中国历史着迷
进入功夫界后,李银城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探索,尤其痴迷于中国历史。上小学时,他就爱看《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韩文版经典著作。到目前为止,他已经读了三十、四十本中国历史书。 “在韩国的‘朋友圈’里,我绝对是最了解中国历史的人!”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李寅成都耳熟能详。他特别喜欢唐代故事,并将其中蕴含的哲学智慧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年,李银成离开酒业公司,搬到吴泾镇,从朋友手中接手了“大田炭烧烤”韩式烤肉店。他的经营之道来源于李氏父子开创盛唐的传奇故事。
”唐太宗问大臣们,皇帝的成就,创业和守业哪个更难?房玄龄说创业难,魏征说守业难。唐太宗说,创业难,守成也难。”李寅成同意了。为了更好地“保持成功”,他不仅执着于还原韩国料理的本色,还对餐厅的客群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分析。 “60%是大学生,40%是附近居民。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好,我们在抖音上拍视频、卖套餐,不到三个月就卖出了约900单。”
接下来,李银成计划建立一个微信群,通过赠送小菜等福利来增强顾客粘性。他还梦想再开一家韩国小吃店,以美食为媒介,让更多上海的朋友体验韩国饮食文化。
这个心灵平静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
到上海后,李寅成特别注重扩大自己的社交朋友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许多书画家,也接触到了社会各界的人士。 “他们有的泡茶,有的写书法,让我大开眼界。”
韩国烧烤餐厅的内部。陈家林 摄
有一次,李寅成带了一瓶韩国覆盆子酒,和几位书法家边喝酒边聊天。其中一位书法家为李寅成书写了“汉书酒”四个大字。他一直珍藏至今,甚至还成为了微信名。 “我们喝酒、阅读,并将葡萄酒与中国文化搭配起来。这真是一件优雅的事!”
去年12月,李银成帮顾客烧烤时,听到他们谈论盆景。他立刻产生了兴趣,当场向盆景老师朱建明学习艺术。每天下午2点到4点是烧烤店的休息时间。李银成会步行10分钟到朱建明家学习相关知识。朱建明还送给李银成一本相关书籍。李寅成把它放在店里,闲暇时会仔细研究。 “盆景就像生活。你从小就开始创造风景,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会变得更好。”
李银成(右)向朱建明(左)学习盆景。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到上海近20年,李银成已经融入了这座城市,也爱上了上海生活的舒适。他喜欢走在街上,以老上海的风格品味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他还喜爱上海的老字号小吃和糕点,通过味蕾的享受来享受上海独特的风味。
李寅成每年两次回韩国,在中国各地留下了许多足迹。但只有当飞机降落在上海机场时,他才会感受到“这个安宁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终于回家了。
新民言工作室
作者 |陈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