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海峡教育报记者 林晓婷
最近
福建首家
《中外警务执法与合作》微专业
福建警察学院正式开课
这是学校开设的第一个微型专业
10月10日下午
福建警察学院的教室里
学校客座导师
原中国海警局国际合作部部长
张胜华老师
给予学生
学习“国际警务执法合作”课程
本课程属于
《涉外警务执法与合作》微专业
核心课程之一
Tips:什么是微专业?
与传统专业相比,微专业是指围绕行业急需的特定领域和研究方向开设的主专业以外的一组核心课程。他们不授予学位,具有“小学分、精品课程、高聚焦、跨学科”的特点,人才培养更加紧密地贴合社会需求。
01
为什么要开设这个微专业?
负责“涉外警务执法与合作”微专业的公安部陈汉静老师告诉记者,这个微专业的设立主要是针对实际需求,更有针对性。对学生就业具有实际意义。目前,既精通警务行动又能够承担跨文化执法交流与合作的人才十分紧缺。未来,该领域警务人才需求量相当大。
微专业的消息一发布,就有不少学生报名。经过审核、面试等流程,17名学生成为该微专业第一批“新生”。
“外国警察执法与合作”微专业学生会
“课堂上既有理论讨论,也有外交实例分析,也能提高我们的警用英语实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2023级安全专业学生修贤一直对国际警务领域感兴趣。我希望将来能够担任相关职务。
此外,微专业的优秀学生除了就业导向外,还将有机会获得奖学金并优先参加相关竞赛。
记者从《福建警察学院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获悉,修完微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并在微专业教学班中排名第一的,将参考《福建警察学院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 《学院奖学金评审办法》奖学金按照“创新人才奖学金”单项奖的规定颁发。同时,学校鼓励微专业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报名参加学科竞赛及其他赛事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参加。
02
如何培养和评价?
陈汉静老师向记者介绍,“外国警察执法与合作”微专业共开设6门核心课程,每学期2门课程,分3个学期完成,重点培养学生外语执法交流、海外人员管理与服务、跨国警务与执法合作等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实行分班授课。师资方面,教学团队由学院在职教师、公安机关实战部门指导员、校外相关专业领域学者组成。在教学形式上,除了课堂讲授外,公安机关实战部门也会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和机会。学生可以走出校园,在模拟环境的实训中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
公安厅教师团队赴省公安厅警务合作局、出入境管理局、国家移民局福州查验站、福清市公安局开展调研。
公安厅、国际合作处等部门开展微专业课程教学研讨。
那么如何评价学生完成微专业后的学习效果呢?
陈汉静老师进一步介绍,微专业评价考核体系是多元化、多维度的,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质性提升。以“外警专业英语”课程为例,课程整体评价结果包括过程评价和实践能力评价,综合考虑学生日常作业、小测试的完成情况,以及翻译志愿者和期末考试的表现。
记者从学校微专业招生计划中获悉,微专业课程成绩计入学生成绩单,学分认定为微专业课程学分。微专业课程考试未通过,不影响专业奖励和毕业资格。学生完成全部微专业课程并考核合格,将获得微专业证书。
03
我省特色微型专业有哪些?
2018年,山东大学开设全国首个“古典文学”微专业。此后,微专业作为一种新的专业学习形式在全国高校兴起,并逐渐成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探索。也被认为是“增强大学生职业竞争力的有益尝试”。
近两年,福建省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微专业探索实践的队伍中。记者了解到,目前,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科技大学、闽江学院、莆田学院、五邑大学、龙岩学院、宁德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等高校均开设了微专业。
福建科技大学的学生正在修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微专业课程。截至目前,学校已开设“新能源汽车工程”、“电子设计与电子测量”、“智慧环保与新能源技术”等16个微专业。
宁德师范学院的学生正在修读“法医学”微专业课程。此外,今年学校还开设了“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车”、“民宿管理与运营”等微专业。
据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是省内最早开设微专业的高校之一。 2022年至今,学校开设了“短视频制作”、“人工智能+科技劳动教育”、“小学科学教育”、“生活中的规律”、“电影创作”和“微专业”三批微专业。未来食品科技“全媒体传播”等
福建师范大学学生获得“全媒体传播”微专业证书。
与传统专业划分相比,我省高校微专业有哪些特点?
记者从福建部分高校了解到,微专业独立于《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之外,其建设和发展是高校的自主选择行为:高校针对某一学科领域或交叉学科领域开设课程,学生报名参加他们。学科门槛基本没有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自由选择。
还有哪些微型专业深受学生欢迎?
今后我们还会面向社会招收学生吗?
微专业正在帮助学生提高
专业核心能力与就业创业竞争力
实际效果如何?
本报记者将继续跟踪报道
(图片由受访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