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没人卖票,人们上车也不抢座位,人们主动把座位让给有需要的人。这些场景在今天的中国很常见。 20世纪90年代初期,它们在内地还是广州独有的。很多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风靡全国的流行音乐是广州文化的顶峰,因为那时广州文化才走向全国。
事实上,俗话说“如果你不讲故事,它就会犯错误”。广州的优势在于其充满活力的草根文化。无人售票,饭后取餐,AA制。这些当年让初到广州的人们感到震惊的行为和习惯,如今已经渗透到全国。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细节,改变着每一个来到广州的人。他们慢慢接受,慢慢改变,然后又被带回家乡,进而改变了很多地方的生活方式,影响至今。
2017年,广州GDP突破2万亿元。广州为何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座历经千年的商业城市?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广州这座城市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的文化张力和它给广州这座城市带来的从容、从容、开放、包容和中国传统。这个城市的人们。文化中十分罕见的“规则意识”,并将这种“规则意识”转化为市场经济中的契约精神,降低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带来了商业的持续繁荣。
骨子里的宽容,人心深处的开放
1995年,24岁的丁磊从宁波来到广州,创办了网易。八年后,他成为该国首富。他曾坦言:“在我心目中,广东是一块真正的热土。我住在广州城中村,白手起家。广东包容我,接受我,给我机会。”
1992年,许家印从河南舞阳钢厂辞职后首次前往深圳。站稳脚跟后,他主动要求在广州设立新的分公司。许家印带着一名司机和三名员工来到广州,在城中村租了三间房。小房子后来因珍珠岛花园项目而闻名。 1996年,许家印在广州注册恒大地产,开始自己创业。他当时 38 岁。 22年后的今天,许家印已成为全国首富。恒大足球两次夺得亚冠联赛冠军,一度无与伦比。
在这座城市的中心舞台,外国企业家似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您还记得多少在当地长大的名人?
这并非偶然。黄埔古港的南海庙里,供奉着大溪司空的雕像——一个肤色黝黑、高鼻深目的外国人,左手举在额前,仿佛在眺望大海。相传大西司空是唐代波罗的海王国(今印度)的水手。回程时,他途经广州参观南海寺,错过了回程的船。他一边看着大海,一边抽泣着死去。
外国人的雕像表明,当时的广州人民已经把来自世界各地来到广州的人们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不要嫉妒,不要计较,不要算计,让我们一起发展,一起做大,更不用担心有一天别人会做得比你大,有一天他们会跑在你前面。
难怪像“扫地和尚”一样的微信创始人张小龙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毕业后来到广州,一待就是24年。在充满市场氛围的天河软件园旁边,他带领团队开发了“连接一切”的微信。当微信成长为月活跃用户10亿的社交巨头时,张小龙并没有想过将总部迁回深圳。海珠区TIT创意园至今仍是微信的发源地,辐射中国互联网行业。
给外人腾出空间,但你自己就不发展吗?不!
家喻户晓的长隆集团近年来让很多人“拖家带口去广州长隆”,但其创始人苏志刚对于外界来说一直是一个模糊的存在。他从“一辆自行车、一块菜板、一杆秤”起家,如今拥有一家世界级的旅游集团,但他却如此低调,以至于网上几乎找不到他的照片。 “只要你不怕苦,热爱你所做的事情,你就一定会成功。”这是苏志刚常说的一句话,也表达了广州人的精神。
在各路精英中,在广州长大的年轻人似乎总是最先占到便宜。 20世纪80年代,当外国公司首次进入中国时,许多广州年轻人是第一批参加工作的人。广州还拥有中国内地第一家现代化购物中心天河城、第一家自选超市友谊店、第一家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第一家手停出租车公司广州白云汽车出租公司。等待无数个“第一”。
即使在同事中,低调、踏实、经常工作到凌晨的人也可能是家里拥有几套公寓的“广州男孩”或“广州女孩”。正如东山公子在歌曲《广州仔》中唱到的:“这里的风景有你我在,总是心醉不已。时光荏苒,无事可做才觉失礼。”
我的同事西西在重庆和上海生活了很多年。来到广州两年多,她成了这座城市的“粉丝”。她说,这座城市有一种亲切感,想法很简单。在广州,无论你来自哪里,都不会被忽视。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没有隐形的束缚和包袱,可以轻松地生活。 。
广州就是这样一个城市,为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提供公平的机会、职业甚至言论空间。然而,虽然在这里长大的人们似乎很少站在舞台中央,但他们从来没有这样做过。失去了自我的追求。
微妙无形的张力,走向民族文化
AA制和“吃打包”是另一种从广州传播到全国的民俗文化。
老朱是北方人。 2002年,他去广州读大学,和老光一家人在同一个宿舍吃晚饭。酒菜吃饱后,桌上还剩下半桌佳肴。服务员端着饭盒过来,问道:“要带走吗?”这让老朱很惊讶。
我不仅这次感到惊讶,在给同学庆生付钱的时候,请大家吃饭的同学说:“每人出30块钱。”老朱有些纳闷:请大家吃饭却不付账就这么小气吗?
广州还有一个风俗,被网络誉为“行业内白手起家”。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收到的“红色炸弹”来自广州的朋友,那么恭喜你:你的钱包可以放心了。在全国范围内,“分享钱”一般在500元到5000元不等,但在广州100元很常见。以广州为中心的南繁顺地区,甚至不收一分钱。他们把红包折成一个角,代表一份礼物,然后还给你。
这些生活细节充分展现了广州文化务实、低调的风格。此外,许多影响全国的日常习惯也源于广州。比如现在各地自觉实行的“公共交通让座”,也是广州首创的。 1986年,广州一汽公交5路及沿线12路单位发起“车中友谊”活动,号召人们从自身做起,以礼相待。如今,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的调查显示,广州公交车座位利用率超过95%,高峰期达到80%,位居全国前列。
20世纪80年代,广州五号线的三位标兵。
来自广州的女孩阿霞已经在北京读书7年了。每次从广州买新衣服过年,在北京穿的时候总是被同学“围观”。时髦的喇叭牛仔裤、时髦的宽松毛衣,甚至阿霞的卷发烫发都引领着校园潮流。
事实上,广州人的时尚可能比上海人更本土化,而西关小姐的时尚往往也不是欧洲或好莱坞形象的翻版。
20世纪90年代,全国服装企业主都知道广州。一出广州火车站,你就会发现各个服装批发市场聚集了当下最流行的服装款式。阿霞说,“李小龙头像的T恤和四分之三的发型在广州总是比其他地方早半年流行。”
“如今,广州人或者广东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越来越被内地人模仿,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与以前不一样了。除了学会喝早茶,生活高河说,除了“哇”,他还学会了炒股票、炒期货、炒楼花……”易中天在《城市读物》中这样描述广州文化的影响”。易中天认为,广州文化对内地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生活方式,直接影响了思维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知乎上,“您如何评价广州这座城市?”这个问题有654个答案。一些获得至少700个赞的最佳答案表示,他们喜爱广州的核心原因是其开放包容的文化。
网友们纷纷表示:
——逛街吃饭的时候,店员的最后一句话是粤语。当他听到你说普通话时,他会立即改口说“广谱”。
——过了美国海关,我看到一位一脸困惑的叔叔。美国官员大声询问队列中是否有人会说中文并可以翻译。有两个人举手,一位来自香港,一位来自广州。
——当你走在路上,如果你的鞋带松了,东西掉了出来,有人会提醒你。真是充满了爱啊。
——我在地铁上给一位老人让座。老妇人再三不肯坐下。我告诉她我要下车了,她愿意坐下。我正扶着栏杆玩手机,突然感觉有人在拍我。是老太太,指着空着的座位说道:“坐这儿吧。”
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提到,人情味发生在互不相识的人之间,这才是真正的人情味。
这种真挚的人情味让生活在广州的每个人都感到如沐春风。
世界文化论坛秘书长保罗·欧文斯认为,从广州开放、包容、活力的实际表现来看,广州的文化竞争力有望在世界城市中名列前茅。
2000年城市中心不变,2000年城市文脉延续
排队、让座、AA制是广州的文化,当然也是这座城市的“规矩”。对于新人来说,不懂“规则”也没关系。眼前整齐的队列会告诉你“规则”的存在。如果有人插队抢座位,可能没有人提醒你,但“规则”会逐渐改变。它影响着你,直到改变你,让你离开广州,去外地时,自觉遵守这套“规则”。随着人越来越多,“规则”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再加上市场经济中的契约精神,整个社会都在无形的“规则”和“契约”的约束下运转。
现在,整个国家都接受了这套规则。接受度高,市场经济就繁荣;接受度高,市场经济就繁荣;接受度差的地方,“坑蒙拐骗”等事件频发,市场经济受到抑制。
那么,是什么让广州的风俗习惯如此具有生命力,并塑造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个性呢?
答案或许可以在繁华而悠久的北京路找到。这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集文化、历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商业步行街之一。周边地区作为广州中心城市的历史地位从2000年起就没有改变。对于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来说,它的城市中心从建城到现在一直在同一个地方。这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极为罕见,保证了城市文化的延续性。
北京路路面下发掘出南汉、唐、宋、明、清各代古路面遗址11层。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4年,南越王赵佗建国。皇城位于北京路北段。历史上,广府行政中心、南越宫署、南汉皇家园林、清代平南宫、两广总督府等官署均位于北京路一带。北京路官道成为官员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周敦颐担任广南东路转运使,苏东坡曾游览过六榕寺,两人都走在北京道官道上。清代的北京路,名店林立,商铺林立。改革开放后,这里的商业更加繁荣,中外名店纷纷落户于此。
2000年来,市中心一直保持不变。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体现了两千多年文化积淀的力量。当代著名岭南文化专家刘思芬用三句话概括了这里的文化特色:不拘一格的务实、不拘一格的包容、不拘一格的进步。
两千多年来,广州在历史的沧桑中孕育了独特的岭南文化。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扩张疆域,设郡移民,中原人民迁徙岭南。在广州,他们遇见了海洋文明。自汉代以来,广州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大量进口产品聚集于此,中西文化碰撞,形成开放兼容的文化特色。
清代,广州“十三行”开始贸易时,正值欧洲正在经历工业革命,西方文明首先从这里进入中国。在上海洋经榜英语之前,这里就已经流行粤语英语了。 《汉英词典》、《汉法词典》在广州首次出版。
广州油画“十三行”
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在这里发出了震惊中国的声音。应该说,在过去的150年、60年里,广州最先接受了先进工业文明的洗礼,产生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随后辐射到全国。
改革开放后,“敢为人先”的文化品格打开了广州经济发展的大门,并在随后的发展中延续了其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使这里的人们更加务实,对外贸易使人们更加具有商业眼光和冒险精神,崇尚儒家思想使人们求真向善,知仁行义,生命力特别旺盛。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的精神》中说:“历史时间的过去仍然存在;未来已经到来,它已经存在。但在这个时间里,它的内容必须演变,它就会成为历史” “一座城市的悠久历史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能走多远。关键在于这里的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历史。
如果说一些年轻的城市因为没有历史包袱而自然开放,那么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广州不仅没有让历史成为包袱,历史反而成为广州开放的根源。
这就是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