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法国:无法逃脱哲学折磨
考试名称:法国高中考试Baccalaureat(BAC)
考试时间:6月中下旬
考试次数:每年1次
1808年,拿破仑下令设立法国高中文凭。从此以后,每年的第一门考试科目都是哲学。在拥有笛卡尔、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萨特等伟大思想家、哲学家的法国,高考哲学论文题并不容易。而且,无论你高中的专业是文科、经济与社会,还是理科,都无法逃脱“哲学的折磨”。
一般来说,三道论述题中,既有“引文复习题”,也有“观点讨论题”。考生可选择任意一项进行回答。仔细一看,其中有很多难以读懂的名著,比如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尼采的《欢乐的科学》、萨特的《伦理学笔记》、斯宾诺莎的《神学与政治》。
2014年,法国文科考生提出的三个问题是:
艺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感知和理解吗?
我们是否应该用尽一切手段来获得幸福?
哲学家卡尔波普尔 1972 年著作《客观知识:进化研究》摘录的解读。
即使是理科生,也要探索“人活着是为了幸福吗?”这样的人生终极问题。以及“艺术家是他个人作品的主人吗?” 。
事实上,“哲学”是法国高中生的必修课。根据法国教育部发布的教学大纲,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然而,对生命、价值、意义的哲学追问让很多人头疼。因此,关于“哲学考试退出BAC”的热议一直存在。
日本:学校独立主题灵活开放
考试名称:日本大学入学中心考试
考试时间:1月(统考)、2月中旬至3月底(自主招生考试)
考试次数:每年2次
经过几次改革,日本的高考不再是一锤定音,而是根据两次考试的成绩录取。一般来说,国立、公立和部分私立大学每年一月都有一次全国统一考试,主要测试语文、英语、数学、科学和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 2月中旬至3月底,各院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第二次专项考试,这有点类似于中国的“自主招生”。通常,论述题会出现在第二次考试中。
这些论述题都是各个学校独立提出的,所以题目非常灵活、开放。即使在同一所学校,新闻系、历史系和其他系的课题也有很大不同。然而,一切都保持不变。总体来说,各科试题专业性较强,抽象题较少。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结合具体事实回答问题。例如,就世界历史而言,“16世纪以来亚洲的思想运动与文化发展”专题涵盖了“汉代儒学的发展”、“中唐的文言运动”、“韩国”等内容。在15世纪”。 《半岛文化运动》、《明代中国知识分子徐光启的活动》、《中国洋务运动》、《阿拉伯半岛瓦哈比运动》、《印度现代主义立场下的宗教改革运动》等。
同时,对于留学生来说,日本高考也重点测试他们的热门话题以及对日本的了解。以2012年的东京大学为例。在日本大地震、海啸、核辐射等一系列背景下,学校要求学生用日语讲解“科学不一定造福人类”这一话题。
美国:只要话题接地气且不言自明
测试名称: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
考试时间:一月、三月(仅限美国考点)、五月、六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考试次数:每年7次
与深奥的法国哲学论文题相比,美国高考论文题也注重价值观,但少了一些端庄,更注重人生体验。事实上,SAT考试与美国高中生的课本没有直接关系。主要考验学生的逻辑、分析、推理等能力。对于论文题,通常会测试学生对某些主题的看法和表达。答案没有正确或错误之分。无论答案是“是”还是“否”,只要陈述合理并有实例支持即可。虽然话题很接地气,但要在25分钟内完成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并不容易!而且,有些问题似是而非,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2015年1月,香港、新加坡等考区的SAT作文题目是“人们有太多的热情吗?”也就是说,有时候有些人对某些事情过于执着,过于热情?在台湾、澳门等地区,考生被问到“简单的幸福和复杂的经历一样有价值吗?”今年通过的其他问答题还包括“自律会让生活变得不那么幸福吗?”、“拥有太多选择是否会成为苦恼的根源?”等等。这些题无一例外地试图让考生回归自己的初心。仔细想想,似乎也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根据SAT主办方美国大学理事会公布的2016年SAT改革规则,论述题将从必填改为可选。此外,考核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考生需要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写作风格和论证方法,最后讨论自己的观点。看来SAT作文的难度越来越高了!
澳大利亚:文学的奇幻世界
考试名称: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
考试时间:10月
考试次数:每年1次
澳大利亚的高考制度灵活,各州独立设置、举行考试并颁发高中文凭。所以澳洲各地有各种证书如北领地教育证书、南澳高中毕业证书、西澳高中毕业证书等等。其中,“澳大利亚第一州”新南威尔士州(新南威尔士州)颁发的HSC(高等教育证书考试)受到广泛认可。
HSC考试中的英语考试与中国的汉语考试类似,分为阅读和写作两部分。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在一天内得到解答。英语试卷分为Paper 1、Paper 2等多份试卷,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全部完成。从内容来看,这确实是一场英语文学考试。
例如,2014年标准英语(卷二)通篇都是“文本”分析题,分为自由答题和固定答题两种类型。一方面,学生可以从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中选择和分析课文(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演讲、电影等),解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文本如何创造多样的声音,如何吸引受众的兴趣,如何让受众通过阅读进入他人的世界。其实就是解读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创作方法、意义建构。
另一方面,学生必须根据试卷中指定的文本进行分析。例如,以大卫·马卢夫的作品《飞走彼得》为分析对象,解释了“作者如何利用戏剧性的描述来凸显战争的影响”。为了防止答案枯燥,出题者还提醒“最好用案例来说明”。
因此,对于澳洲考生来说,有了考前大纲,就可以提前了解考试的大方向,做一些阅读工作。不过,从指定课文的数量来看,准备这次考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新加坡:考虑全球视角评估当前热点话题
考试名称:新加坡剑桥A-Level考试(剑桥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
考试时间:7月、8月为口试,10月、11月为笔试
考试次数:每年1次
新加坡剑桥A-level考试是由新加坡教育部和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统一考试。这也是新加坡高中生毕业后的入学考试。考生可以根据成绩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
入学考试的语言科目中,还有“作文”形式的考试。从以往的高考作文题来看,新加坡更注重对学生全球视野的考虑,甚至要求学生对当前全球热点和趋势进行评论。例如,回答、分析和评论“中国的崛起是近年来世界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出国留学是一种被高估的经历”、“经济困难的国家是否应该向其他国家提供经济支持” ?”和物质援助”、“现代社会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保留武器和武装力量?”等话题。毫无疑问,这类问答题要求学生不仅要关注全球事务,还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此外,关于人文精神的哲学题在考题中也很常见。例如,“哲学只提出问题,但从不回答,那为什么要研究它呢?” “科学促进怀疑论,而宗教信仰则抑制怀疑论。你同意这一点吗?”
考试中对“现代化”的关注也值得一提。 “读书的乐趣难道永远比不上真正的娱乐吗?” “书籍在现代社会已经无法占据一席之地了吗?” “应该允许人们通过非自然的方式繁殖吗?”当这些社会问题成为试卷上的问号时,无疑会促进学生对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英国:探索语言之美
考试名称: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考试
考试时间:1月、6月
考试次数:每年2次
1951年,英国正式推出英国高中A-Level课程(普通教育高级水平)。所有16-18岁想要进入大学的学生都需要参加考试并凭A-Level课程成绩单申请学校。该课程得到国际认可,包括新加坡、香港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其作为大学入学考试标准。由于A-Level是单科考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3-4门课程进行考试。
其中英语语言和英国文学侧重于学生对语言和文学的理解和应用。虽然题目和中国高考的阅读部分类似,但A-Level考试往往都是大题,而且题目之间相互关联。回答几个问题后,就可以变成一篇简短的文学分析论文。同时,根据教学和考试大纲,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要了解“语言与性别”、“语言与权力”、“语言与技术”等各类知识。仔细一看,算是包含了社会学、新闻学、广告学、科学等,内容极其丰富。因此,在考试中,文本解读和文本创作缺一不可,既要会读,又要会写。
另外,对于参加A-Level考试的学生来说,让你评分的设计确实非常人性化!如果考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选择重考,最终成绩以最好成绩为准。不过,组委会宣布今年秋季将再次改革A-Level考试。不难想象,有的家庭是幸福的,有的家庭是悲伤的!